谢承初和陶叶都有些拘谨,但却没有什么自卑的情绪,这让祭酒夫人很是喜欢,就连王妃也对陶叶的印象不错。
她们和谢承初陶叶一起说话,问的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,陶叶倒也健谈,把自己这一路上的见闻都说了一遍,听得两个深闺妇人一惊一乍的。
就在四人坐着说话的时候,突然一个爽朗的声音从外面传来。
“母妃我回来了,这次狩猎我拿了第一,表兄可被我比下去了。”
说话间,那声音的主人便进了屋子,只见一个蟒袍玉带的少年意气风发的走了进来,他身后还跟着一个白衫的锦袍少年,两人长得有些像,但是气质却是大不一样。
那蟒袍少年闯进来以后,才发现屋子里竟然有客人,等他看清眼前的客人竟然是一个秀丽少女时,这少年的眼睛顿时直了。
“母妃,这位是哪家的妹妹?我怎么没有见过?”
陶叶一听,这不是贾宝玉的台词么?当即就有些想笑,可是见谢承初微微摇了摇头,陶叶便把笑意憋了回去。
那少年倒是不介意,见少女含笑不发,便越发好奇了。
“你是哪家的妹妹,我怎么没有见过你?”少年又问了一遍。
王妃失笑拉过儿子道。“玉儿你怎么又胡来了,这位姑娘不是咱们家的人,而是母妃和你表姨母的客人,之前你表弟叫拐子拐走了,是这位姑娘聪慧,带着大兴百姓抓住了那拐子,这是咱们的恩人呢。”
那少年一听,这才发现自己失礼了,可是他倒是光棍,也不管自己是什么身份,当即就一鞠躬笑道。
“姑娘莫怪,我这个人不讲规矩惯了,你千万别见怪。”
王妃看着儿子笑起来,这才转过头对陶叶道。
“陶姑娘见笑了,这是我儿子,眼下是大兴的世子,他素来没规矩惯了,把姑娘误会成了家里的亲戚,所以出言才不客气。”
陶叶摇了摇头微微一笑。
“世子性情爽朗,是个真性情的人,陶叶又怎么会怪罪呢。”
那世子一听顿时笑起来。“原来你叫陶叶啊,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诗经里的桃夭一篇。
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
桃之夭夭,有蕡其实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室。
桃之夭夭,其叶蓁蓁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人。
我看这里面有你的名字,可见你以后必然是个宜室宜家的姑娘,逃之夭夭灼灼其华,倒真是人如其名……
就是不知道你有没有字,若是没有那我就送你一字,叫蓁蓁便好,蓁蓁二字说的是草叶繁茂,倒也和你的名字相合。”
那世子说着便不动了,看着陶叶像是痴了一般,那傻样子实在叫人好笑,只是陶叶有些不高兴,她觉得世子有些轻佻。
她对这个像极了贾宝玉的世子,实在是没什么好感,在陶叶眼里,只有谢承初才是她喜欢的类型。
见陶叶微微皱眉,王妃顿时有些挂不住了,她白了儿子一眼。
“玉儿,你这是说什么呢?你是世子,怎么竟说这些轻佻的话,我看你们兄弟念的书都白念了。”
王妃说完,世子身后的锦袍公子便一抱拳道。
“姨母都是华儿不好,是华儿带着世子读了这些书。”
那锦袍公子才说完,世子便一挥手道。
“母妃不关表兄的事情,你也不要告诉小姨,这都是我自己想说的话,你就不要怪这个怪那个了,要是母妃不想看见我,那我走就是了。”
说着这世子便拉着锦袍公子要走,那锦袍公子拗不过他,只能远远的道别。“姨母,表姨母,那我们先告退了。”
王妃娘娘摇了摇头,露出一丝尴尬来。
“哎,我这儿子娇宠惯了,现在管也管不住,叫陶姑娘和谢公子见笑了,都是王爷宠着他,要不这孩子也不至于这样啊。”
王妃话音刚落,那边就响起了一个爽朗的笑声。
“爱妃你又在说本王的坏话了,怎么能当着咱们的小客人说这些呢,来来来,叫本王好好看看,我这连襟兄弟说的神童到底是谁。”(连襟:姊妹之夫的互称或合称。)
陶叶一听,便知道来的是大兴王爷了,没想到这大兴王爷倒和那世子一模一样,都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的。
想来也不怪王爷宠着世子了,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父子,自然是不一样些。
片刻之后,便看到祭酒大人和大兴王爷进来了,两人也没有什么架子,见谢承初和陶叶都在,两人便在圆桌前坐下。
陶叶和谢承初要行礼,都被他们拦住了。
剩下的事情就简单多了,这大兴王爷和祭酒大人对谢承初的兴趣明显更大于陶叶,但是他们言辞里也透露出来,对陶叶这么聪慧的小姑娘感到很佩服。
王妃娘娘中途退了宴席,因为听说世子上树掏鸟蛋摔着了,王妃就先下去了,倒是祭酒夫人,说是大兴王爷他们大男人的话题无聊,便带着陶叶出来,在王府的院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